百歲宮自建成以來沒進行過大的維修,只在90年代末進行過小型維修、翻蓋,更換了幾處損壞嚴重構件。由于古代建筑的大木構架承受屋頂的荷載較大,隨著時間的流逝,大木構架受各種外來因素的影響,承載能力逐漸減退,當原有荷載和外力超過梁架本身所允許的荷載時,木構架就會出現變形、下沉、傾斜、破損等情況。另外古代木構架多采用榫卯結合,節點較為松弛,年頭久了以后,往往會出現脫榫、劈裂、歪閃等現象。由于建成歷史較長,受九華山氣候潮濕、蟻害、蜂蟲等影響,目前后進屋面草架、柱、枋、檁、椽等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糟朽、歪閃、拔榫、劈裂、折斷、彎曲等現象,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,已經嚴重威脅古建筑的安全。目前第三進天井口小跨度橫梁斷裂,已經采取臨時頂撐處理。
其存在的主要問題:
(一)結構問題。
1.1結構用材充分體現了當時經濟狀況,大量使用本地松材作為主要結構和承重結構。本地松材主要特性:一是松材含油較高,易于生蟲和被白蟻啃食;二是松材易于變形,用作橫受力構件時易于彎垂,用作木椽子等小型構件時,受氣候條件影響時,其易于變形的特性會導致屋面瓦溜溝、側翻,從而使屋面漏水;三是松材枝節一般較多,用作草架、檁條等橫受力結構時,枝節節疤位置易于折斷。
1.2百歲宮屋架(天花板之上部位)普遍用材較小,其新建時尚能夠承受屋面荷載,天長日久之后,隨著木材干燥,導致部分橫受力構件木材機理減退,難以承受雨雪等重力荷載。
1.3第三進僧寮天井西側枋斷裂,目前采取臨時頂撐;屋面草架桁條用料較小,多處頂撐,木椽子大部分糟朽,粗略統計(難以做到精細統計),木椽子損壞率約為35%左右。
1.4望板椽子遭朽、屋面瓦破碎等現象。
1.5北側最底層受潮嚴重,樓面板、櫊柵糟朽腐爛。第二進下層承重木梁腐爛。
(二)外墻問題
2.1百歲宮外墻全部采用青磚砌筑,當時為節省資金,部分墻體采用重復使用的破舊、斷裂的舊青磚砌筑,墻體粘合劑為當地黃泥參合部分石灰,整體強度不夠。
2.2東、北側部分外墻石灰剝落。
(三)其他病害問題
3.1氣候潮濕的影響。梅雨季節,九華山高溫潮濕,相對濕度在90%以上,對木結構建筑形成極大的破壞能力,木結構受潮后,出現霉斑并逐漸腐爛。
3.2害蟲的影響。主要害蟲有家白蟻,粉蠹蟲等。